(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选用含糖、酸和果胶物质较多的海红果、黄太平、山楂作原料,将果中的杂质、病、虫烂果剔除,冲洗干净,去核;把处理好的果实放在双层锅中,加入约为果实重80%或等量重的水,煮20至30分钟;待果实软化后,取出并倒在打浆机中打浆,以此除去皮渣;最后用大约70℃的温度烘干大约6—7.5个小时,即可用透明玻璃纸或食品袋包装出售,这就是清水河县喇嘛湾镇果丹皮的制作过程。
“这果丹皮厂也建起来了,咱等自己种的果子下来,近近的就能卖钱,种完地有空还能去厂子里边帮点忙。这不,一年下来,收入就上来了!”家住红旗村的李卫华高兴地说。内蒙古清水河县喇嘛湾镇的海红果由来已久。约在300年前,海红果由山西省河曲、保德、偏关等县及陕西的神木、府谷县引入清水河县。由于它耐寒、抗旱、病虫少、寿命长、结果早、能丰产,适应性强、管理简便,受到群众的青睐,当地群众称海红果树为“摇钱树”,并有“家有5株海红子,顶养一个好儿子”的美誉。1983年,清水河县喇嘛湾镇罐头厂经理杨阳立足地方优势,通过学习考察,将原来单一生产罐头的小厂,利用制作罐头的角料改造转产为加工果丹皮、山楂片等十多个种类的果品厂。这一改革,延长了产业链,既为农民致富创造了条件,又为地方财政收入注入了活力。当时,“黄河牌”果丹皮不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是清水河县较成规模的一家。凭着良好的信誉,产品逐步走出内蒙古,走进北京等大都市。
时至今日,“喇嘛湾果丹皮”仍然是清水河县的一张地方特产名片。现在,清水河县喇嘛湾镇仍然保留着种植海红果树及生产加工果丹皮的传统,果丹皮加工厂众多,仍是村民增加收入的一项来源。在前进、红旗、跃进村三村通力合作下,喇嘛湾镇现已建成扶贫林果食品加工厂,厂址位于喇嘛湾镇红旗村内,东至乡村支路,西至君子津大街,南至乔小在地基和耕地,北至红旗村幸福互助院。项目建设占地面积为4100㎡。近几年,喇嘛湾镇扶贫林果食品加工厂开始注重精深加工,提升果品品质,形成了知名的“尚亲河”林果加工品牌。这些产品通过各种销售渠道走出清水河县,让更多人尝到了“清水河味道”。
每年9月,一进入海红果采摘季,喇嘛湾镇扶贫林果食品加工生产线就开始忙碌起来。工厂负责人刘勇平介绍,结合清水河地区特有的海红果、黄太平和山楂等林果产品进行加工,生产出了清水河的“拳头”产品。喇嘛湾镇扶贫林果食品加工厂项目的推进,有效地解决了林果的销路问题,也解决了自身原料的来源问题。该项目的建成,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民心工程”。
种好摇钱果,开出幸福花。清水河县喇嘛湾镇积极探索发展壮大以海红果为特色主体的村集体经济林果产业项目,努力建设全国林果产业示范区,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持续注入新动力。(刘璐、张霆)
来源:呼和浩特清水河县委宣传部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