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个症状提示体内有湿气#词条登上微博热搜。盛夏时节,闷热潮湿的环境下,很多人感觉到自己头昏体沉,这可能就是湿气过多的体现。湿气是什么?又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祛湿气?年轻人热衷的各种奇葩祛湿气方法究竟有没有用?对此,潇湘晨报记者咨询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副主任谭超。
(相关资料图)
湿气分为内湿和外湿,
“暑多夹湿”
谭超首先介绍了“湿”在中医学里的概念。中医学里把具有重浊、黏腻、趋下的致病特点的邪气称之为湿邪,属于阴邪的一种。人们口中常说的湿气,就是湿邪。单就“湿”而言中医分为两种,即外湿和内湿。但是“湿”还可以和其他病邪杂合在一起,比如寒湿、湿热。
外湿主要来源于外部环境,气候、住处潮湿,涉水淋雨或是长期进行水上工作等都是外湿的成因。需要注意的是,“不是说只要碰水就会产生外湿,外湿的产生一般是长期持续、受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内湿多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产生,如饮食不节制、贪吃生冷寒凉之物、肆意酗酒等导致脾胃损伤,使脾胃运化水液的功能失调,水液积聚而生内湿。
湿邪导致的症状与湿邪的致病特点有关,由于湿邪是一种阴邪,具有重浊、黏腻、趋下,易乘袭阴位的特点,容易阻遏人体内“气”的正常运行机制,也容易遏抑人体的阳气。谭超介绍,体内有湿的人一般会有如下表现:
1、精神疲乏,有困重感,没精神总想睡觉,老是睡不够,话都不想说;
2、湿遏清阳,头上会有像裹了块湿布的感觉;
3、头皮渗油、脸油腻、舌苔厚腻,这是湿邪在给自己找“出路”;
4、湿邪阻遏胸膈气机产生胸闷,湿邪困脾,脾胃运化不好,不想吃饭,甚至恶心想吐;
5、吃了东西会胃胀,腹胀;
6、吃得不多,体重却不断增加,腰以下肥胖明显,尤其是腿特别粗;
7、四肢无力,不想运动;
8、关节酸重疼痛;
9、大便稀溏,黏腻不成形。
对于夏季和湿气二者的关系,中医上一般不说夏季是人体湿气最严重的季节,而说“暑多夹湿”。暑多挟湿是指暑季(夏至日之后的夏季)除气候炎热外,还常多雨而潮湿,这个时候热蒸湿动,水气弥漫,使空气湿度增加,故暑邪为病,常兼挟湿邪侵犯人体。这时,湿邪致病的一些特点就会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跟湿有关的疾病其实很多,最常见的是腹泻、水肿。其他还有湿邪还可以引起感冒、鼻炎;黄疸、尿路感染、风湿性关节炎、疱疹、皮肤病、妇科炎症等疾病。
中医学里常说的“天人相应”,可以理解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等,还有自身的体质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根据季节、气候、地区、病人的体质、年龄等不同特点而选用适宜治疗方法,即顺应异法方宜的治疗原则,具体包括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三个方面。”谭超说。对于人们常说的“千寒易去,一湿难除”这句话,谭超解释:“了解外湿和内湿生成机制后,便不难理解,人们处于外界环境中会不断感受湿气,体内也不断生成湿气。所以说一般湿气很难完全祛除,因此祛除湿气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需要大家去坚持。”
吹空调、吃西瓜、喝玉米须茶
哪些办法真的能祛湿气?
人们经常认为吹空调会使得湿气加重,实则不然。“吹空调本质是产生寒气,但是长时间吹空调,伤阳气,又夹寒,有可能影响到水液的运行,而夹湿。”谭超解释。除此之外,人们还有很多关于湿气产生的误区,“比如喝牛奶、吃西瓜一般不会生湿,但是一定要适量,否则会‘过犹不及’。人们喜欢吃的油炸食品本来燥伤津液,但吃这类食物的时候难免会喝一些冰饮料,所以也就会引起油炸食品生湿的错觉。”谭超说。但可以明确的是,对于网络上流传的“睡前洗头会产生湿气”的问题,谭超认为会让湿气加重。一般推荐大家在中午阳气较盛的时候洗头发,洗好后要及时吹干。
当下年轻人流行一些祛湿的养生方式(如晒背、喝玉米须水、薏米水)是否真的有效?谭超认为,适度晒背,可以借天之气补阳,促进背部督脉,膀胱经的运行,但一定要警惕“中暑”问题。
喝玉米须茶、薏米水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祛湿作用。但是需要注意薏米的用法有讲究。薏米有两种用法,即生用和炒用,生薏米偏寒凉,利水渗湿最在行;炒薏米能缓和药的偏性,擅长健脾止泻。“有的人大便不成形,容易拉肚子,听说薏米能祛湿止泻,就赶紧买了薏米煮成粥,吃完后发现自己变得更容易拉肚子了,这就是用法不正确。脾虚有湿气易腹泻的人,可以选用炒薏米。”谭超说。
针对体内有湿的患者,谭超还补充了几种食疗方法:可选取赤小豆、薏米、山药、茯苓、莲子、白扁豆、冬瓜皮等药材,加入大米或小米熬粥,能够健脾祛湿,或是选取上述药食煲汤或炒菜。像冬瓜有“祛湿大元宝”的美名,连皮吃祛湿的效果会更好,这就是中医学里常说的药食同源。
专家解读多种祛湿方法
除了上述的食疗以外,谭超从中医角度出发,结合运动祛湿、经络祛湿、敷贴祛湿三个方面给广大市民朋友提供了其他的祛湿方法。
湿气太盛会导致阳气衰微,这时候人们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一则动能生阳,二则汗能排湿。人们不宜做剧烈运动,只要根据自身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过程要包括热身、运动、放松三个阶段,在运动过程中让自己微微出点汗,适量的运动,可以振奋阳气,改善我们机体的脏腑功能,同时能让湿邪通过汗水排出体外。
人体有天然就能防病和治病的经络、穴位。平时可以多按摩足三里、承山穴,另外睡前可用热水泡脚,水温40℃左右为宜,泡脚同时按摩足底涌泉穴,经络畅通不但有助于健脾祛湿,还有助放松和提高睡眠质量,改善记忆力。如果出现四肢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可以用羌活、独活、威灵仙、苍术、白术各15g熬水泡脚辅助按摩效果会更好。
三伏贴以及三九贴,都是在极寒、极热的时令借助气候特点帮助人们祛除陈年旧疾的好方法。还有针灸、拔罐、刮痧、熏蒸等外治疗法,这些都可以有祛除湿邪的功效。尤其对于一些积年的“老寒湿”,连续多年坚持治疗会疗效更佳。以上这些治疗措施都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症,进行个体化的选择。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长期思虑过重,忧思伤脾,脾运化水湿功能不好容易产生内湿;性急易怒则伤肝,肝郁脾虚,影响脾的运化,也容易生湿。因此,谭超建议“人生有舍才有得,适当的断舍离。保存精神安静,控制情绪,尤其要避免‘过量’负面情绪刺激。”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实习生张馨予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