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四川在线记者 石小宏
今年的4月15日至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近年来,在我国恶性肿瘤中,消化道肿瘤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其中有一种比较少见的胃肠间质瘤,由于发病率较低,病症具有隐匿性,常被人忽视,一旦发现患病,往往已是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为此,专家呼吁,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
胃肠间质瘤是一种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软组织肉瘤,多见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胃肠间质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胃和小肠,该肿瘤起病具有隐匿性,早期肿瘤较小时多无症状,随着瘤体的增大,患者才会表现出恶心、呕吐、腹痛、黑便和贫血等症状,但这些症状也可见于其他消化道疾病,因此容易被忽视和漏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癌中心副主任医师尹源表示,在靶向治疗时代,接受规范治疗的胃肠间质瘤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部分患者通过药物和手术的综合治疗,甚至带瘤生存了20年。但需要重视的是,整个治疗过程都需要医生和患者的紧密配合,通过规律的随访复查,实时了解肿瘤对药物的反应,及时发现可能的耐药现象,从而调整治疗药物和方案,才能最终获得长期高质量的生存。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长期的治疗会造成经济上的不小压力。尹源表示,但随着国家和社会对肿瘤疾病,尤其是罕见肿瘤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多的肿瘤药品被纳入医保。今年3月,随着新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落地执行,胃肠间质瘤四线标准治疗药物瑞派替尼也被纳入其中。截至目前,胃肠间质瘤的标准治疗药物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均已纳入报销范围,极大缓解了患者的支付压力。
“胃肠间质瘤患者如果长期接受规范治疗,可以有质量的长期生存。”尹源表示,“如今,胃肠间质瘤有望逐步进入慢性病管理范畴,希望患者增强健康意识,一旦确诊胃肠间质瘤,建议到大型医院及专科门诊接受规范治疗,从而得到最佳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